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4 09: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创的,后来由其学生( )加以改进并大力推广。
A.克伯屈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陶行知
2.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授为主
3.在学习某课题前,使学生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从而顺利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参观是( )。
A.总结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并行性参观 D.现实性参观
4.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 )。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
5.常看到有人对老年人讲话要放大声音,这说明老人听觉的( )。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
6.“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中涉及的感觉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联觉
7.厨师做菜会越做越咸,是因为( )造成的。
A.味觉对比 B.味觉失灵
C.味觉混合 D.味觉适应
8.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盏白色荧光灯,然后把视线转向一堵白墙,会感到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这种感觉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联觉
9.学生由于觉得某个老师很有魅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10.一个人穿的是蓝色衬衫,我们带上红色眼镜依然觉得他穿的是蓝色衬衫,这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
1.A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进并大力推广的。故本题选A。
2.D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故本题选D。
3.B
【解析】参观的类型:①感知性参观(准备性参观)。在学习某课题前,使学生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从而顺利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参观。②并行性参观。是在学习某课题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进行的参观。③验证和总结性参观。是在完成某一课题之后,帮助学生验证、加深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而进行的参观。故本题选B。
4.A
【解析】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世界一切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故本题选A。
5.D
【解析】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是反比关系,老年人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降低,因此要大声才能听到,即绝对阈限提高。而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故本题选D。
6.D
【解析】联觉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题干中看到红杏却让人觉得“春闹”,属于联觉现象。故本题选D。
7.D
【解析】厨师做菜越来越咸,因为其味觉对咸味已经适应,产生了味觉适应的现象,感受性降低,所以菜会越来越咸。故本题选D。
8.C
【解析】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故本题选D。
9.C
【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题干中体现的正是晕轮效应。故本题选C。
10.D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题干中我们戴不戴眼镜都觉得是蓝色衬衫体现了颜色恒常性。故本题选D。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