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6 10:0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2.“目标即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们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生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激励作用 D.指导作用
3.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要实现“两全”目标,“两全”是指( )。
A.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
B.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4.( )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辩证统一论
5.教育目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规定人的身心素质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二是规定人的( )。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发展方向
6.教育学上把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 )。
A.非正式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后制度化教育
7.小红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 )。
A.正规教育 B.半正规教育
C.非正规教育 D.业余教育
8.假设熊熊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在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后,他被选入文法中学接受教育,最后顺利选入大学,则熊熊最有可能生活在(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9.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0.小学三(1)班班主任熊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熊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接受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
1.B
【解析】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符合内发论的观点。故本题选B。
2.C
【解析】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故本题选C。
3.C
【解析】“两全”是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故本题选C。
4.C
【解析】杜威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题干表述与此一致。故本题选C。
5.A
【解析】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两部分,社会价值和人才规格的素质构成。故本题选A。
6.C
【解析】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诞生。故本题选C。
7.A
【解析】我国同时存在两种学校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农)半读学校,所以半工半读属于正规教育。故本题选A。
8.C
【解析】欧美现代学制包括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和苏联的中间型学制。其中,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双轨制包括:一轨是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是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题干描述熊熊接受的就是双轨制中的自上而下这一轨的教育,因此,他最有可能生活在英国。故本题选C。
9.B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创造性的表现之一。故本题选B。
10.B
【解析】向师性表明学生会模仿老师,以教师为榜样。故本题选B。
华图教师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