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5 13: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上一节课是语文课,下一节课是物理课,在听了语文课之后,主动地把注意转到了物理课上,这种活动是注意的( )。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起伏
2.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过快过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6.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7.“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8.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 )。
A.组织教材 B.设计作业
C.设计教法 D.制定教案
10.青少年期一般指( )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参考答案
1.C
【解析】上一节课是语文课,下一节课是物理课,语文课后,主动把注意转到了物理课上,这是注意的转移。故本题选C。
2.A
【解析】教师上课时“抑扬顿挫”,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A。
3.C
【解析】《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故本题选C。
4.B
【解析】教师问,学生答来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的方法是谈话法。故本题选B。
5.C
【解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故本题选C。
6.B
【解析】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差异性,应做到因材施教。故本题选B。
7.C
【解析】“学而时习之”说明教学应遵循巩固性原则。故本题选C。
8.A
【解析】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了理解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9.C
【解析】备课三方面的要求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故本题选C。
10.B
【解析】青少年一般是指12—18岁。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