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5 13:4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课题化”的教育是指( )。
A.生活世界的教育 B.科学世界的教育
C.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总称 D.一种基于“课题”解决的教育
2.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3.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 )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反馈 B.协调
C.评价 D.设计
4.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水果”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山竹”,当教师告诉学生“山竹”是一种水果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山竹”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5.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雕塑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6.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图式表征,我们称为( )。
A.陈述性知识 B.脚本
C.程序性知识 D.子图式
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情感目标 D.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8.叙事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C.科学主义 D.以上皆不是
9.因为儿童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10.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
A.转移 B.文饰
C.反向 D.退行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世界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一种课题化的教育。教育内容及其组织结构、教育手段与方法、人的身心发展以及教育活动本身等,都是作为课题而不断展开的。科学世界的教育向人提供的知识不再是由生活本身直观地给予的,而是来自于作为知识总体的科学关于这个世界的观念的逻辑体系,是科学这种形式化的知识体系所包含的意义在观念上向人的展开。胡塞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曾提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术语。他的“生活世界”包括几个基本含义: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是我们直面的现实世界,是自然存在、不言自明、无需论证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预先被给予的,始终预先存在着的意义世界,但这种意义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故本题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政策。课程政策的基本涵义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其本质是解决“由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或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其载体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以课程政策最关心的是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故本题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故本题选B。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类型。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根据题干表述先掌握水果的概念,再学习水果的一种山竹,是典型的下位学习。故本题选B。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过程的特点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根据题干表述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对自身品德发展的作用。故本题选A。
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一类是关于客体的图式,如房子、动物、古玩等的图式;一类是关于事件的图式,如人们进餐馆、去医院就诊、上电影院看电影,如果这样的事件反复出现,人们就会形成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又称脚本(script)。故本题选B。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评价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基于这一考虑,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故本题选D。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方法。叙事研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师自传型叙事,即通过教师个人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促进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生长。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结合。故本题选B。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型的刺激来增加其行为反应的概率叫做负强化。根据题意,家长撤销惩罚提高儿童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属于负强化。故本题选C。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机制。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包括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和推诿。题干表述的是一种酸葡萄心理,属于文饰。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