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16 09:0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正确
【解析】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故本题正确。
2.错误
【解析】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故本题错误。
3.正确
【解析】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与可塑性,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但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的现实性。遗传提供的可能性需要环境和教育这样的外部条件,才能转变为现实性,即遗传和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故本题正确。
4.错误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故本题错误。
5.错误
【解析】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以促进其发展。人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故本题错误。
6.错误
【解析】题干说法忽视了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故本题错误。
7.错误
【解析】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故本题错误。
8.正确
【解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即生物因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一个是后天的环境因素。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教育。故本题正确。
9.正确
【解析】在教育与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它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性表现为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故本题正确。
10.错误
【解析】少年期一般指11、12岁—14、15岁。故本题错误。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