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25 13:2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教育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可见,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故本题选A。
2.C
【解析】依据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的课程。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课程设置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管理层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的内容属性: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故本题选C。
3.B
【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故本题选B。
4.B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动机强度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故本题选B。
5.B
【解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这种教育理念时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选项是关注个体差异的表现。故本题选B。
6.C
【解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为人们所熟知。故本题选C。
7.C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主题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故本题选C。
8.A
【解析】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故本题选A。
9.B
【解析】柯尔伯格以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人文主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加反映学生的发展。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