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5-06 09:0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故本题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特点。活动课程是学习的直接经验;核心课程是综合课程的一种;外围课程,也称边缘课程,指核心以外的课程,它是为不同的学生准备的,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它不像核心课程那样稳定,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的不同及其他差异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它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故本题选C。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组织的原则。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在二十世纪40至50年代曾有过相当大的影响,这主要包括:(1)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2)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要深入、广泛地对某些内容进行展开。(3)整合性:是指将各种课程内容横向联系起来,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故本题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本课程的特点。由老师主导开发,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故本题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的特征。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可见,课程标准有一定弹性,老师不必严格执行,这一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本题选A。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初中开设的《中国历史》是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属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多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故本题选D。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的相关内容。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故本题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的概念。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中小学教材实施国家统一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多样化方针,即“一纲多本”的政策。教材推行“一纲多本”改革政策的前提是统一的课程标准。故本题选A。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理论流派。活动课程理论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