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5-11 10:5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2.“揠苗助长”教育方式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3.“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4.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7.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8.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人的“关键期”的提法说明教育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2020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5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