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10 15:4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泰勒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提出了“目标评价模式”。科尔伯格被称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皮亚杰为儿童心理学之父。故本题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故本题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因此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故本题选A。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故本题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迷笼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率强调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练习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效果律强调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题干中教师给予表扬属于积极结果,体现的是效果律。故本题选B。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可归纳为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文献研究方法和思辨方法等四种基本类别。量化研究方法(实验法、定量调查法、数理分析和测验等)、质化研究(人类学方法、定性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思辨方法(注重纯粹的逻辑推理的一种哲学思辨)。因此ABC选项均属于量化研究。故本题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规律。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概括地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复习可以防止遗忘,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地、独立地采取决定及执行决定。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阶段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的意志品质。题干中小学生在没有监督下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不受外界干扰,体现了意志的自觉性。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是有用的,但是不适宜作为评价的准则。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