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0-06-16 15:2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理念
C.小学教育目标 D.小学教育评估
2.( )是指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与组织,对学生的思维、情感进行启发,引导;反过来,学生在积累和提高的基础上又不断产生新问题、新要求,从而促使教师继续学习。
A.情感体验的愉悦性 B.信息整合的能动性
C.教学效益的互惠性 D.主体之间的连续性
3.《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 )。
A.民主平等 B.藏息相辅
C.长善救失 D.启发诱导
4.识记一个较长的字表或者一篇文章,一般总是材料的首尾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常常则识记较难,也容易遗忘。这是由于识记材料开始部分只受( )的影响,识记中末尾部分只受( )的影响。
A.分化抑制、舒缓抑制 B.前摄抑制、分化抑制
C.前摄抑制、侧摄抑制 D.倒摄抑制、前摄抑制
5.赵老师讲解课文《秋》时,先放了一些秋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意,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记住所学的材料了。案例中的赵老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注意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发现学习法 B.非指导性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6.王老师规定班上同学,本节课以《英语小故事》为参考书目自主学习,课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进行分析,完成一篇读后感,同时自己创作一篇小作文,两个星期以后上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7.小赵刚进入初二时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上了初三以后,小赵不再进步了,甚至还出现了“退步”。则小赵此时的学习状态最可能属于( )。
A.高原现象 B.木桶效应
C.应激反应 D.破窗效应
8.李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学科学老师,有次上课,她拿一个回形针提问学生回形针的用途,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回形针就是用来夹文件的。于是李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个视频,视频中可以用来做手机支架、书包拉链头等等。学生的这种现象属于( )。
A.投射作用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迁移
9.不同年级的小学儿童群体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低年级的小学儿童的观察和注意目的性不强,意志的参与比较少,随意性较强;而高年级小学儿童的观察和注意目的性增加了,意志努力的付出比较明显。这就要求在进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 )。
A.遵循个性化原则 B.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C.抓住教育的重点 D.面向全体学生
10.在学习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多重趋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D.双避冲突
【参考答案】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职称对照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