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0-06-16 15:2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概念。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结合题干,故本题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交往的主要特点。教学效益的互惠性。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知识、能力、智慧个性等方面的差异,这为实现交往双方的互补互惠提供了前提条件,即差异是交流的基础。交往中教师以自己的知识才学、人格魅力为手段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以自己的积极行为反馈于教师,使教师从学生的成中受到鼓舞,体会到自己的劳动价值,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所以教学交往的结果并非只是学生受益,而是师生双向受益,互补互惠,即“教学相长”。结合题干教师引导以及反过来促进教师学习,可判断互惠为最优选项,故本题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著作名言理解。藏息相辅出自《学记》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焉,修焉,息焉,游焉。”这是说,学生的学习安排要能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充满乐趣。故本题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序列位置效应。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无舒缓抑制以及侧摄抑制的说法,故排除A项与C项。分化抑制,是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即分化抑制。结合题干分析,识记材料的开始是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末尾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故本题选D。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理解。暗示教学法是罗扎诺夫在从事多年的临床心理咨询后发现精神分析疗法中的暗示和催眠也能够在教学中使用,特别是语言类或是艺术类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一种无压力、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情境当中学习新知识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结合题干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材料,调动了大家的无意识潜能,表述符合暗示教学法。故本题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结合题干王老师为学生制定《英语小故事》书目,自己选择喜欢的篇章写读后感,两星期后接受考查,完全符合道尔顿制的特点。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原现象的概念。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题干完全符合此概念解释。故本题选A。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固着。选项A,投射作用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选项B,功能固着,指人们只能想到事物的通常用途,而想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选项C,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据此判断,题干与投射以及原型无关,所以排除AC。D选项,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题干中学生只能想到回形针的固有用途,是受到了功能固着的影响,故本题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结合题干不同年级的儿童,在观察,注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可判断学生由个别差异性,应因材施教,所以排除干扰项B。同时结合心理辅导遵循的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全方位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校正、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相结合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可判断AC项符合原则要求,但是结合题干明显描述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小学高年级学生之区别,应进行个性化教育。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行动的过程准备阶段的动机斗争。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怕学习,又怕受处分,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结合题干与以上动机分类,不想读书与怕考试不及格是两个学生想要回避的事情,属于双避冲突。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职称对照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