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0-08-19 14:19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人物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主要著作】《梦的解析》 《自我与本我》
【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又称为弗洛伊德主义,其理论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理论内容极为复杂,主要包括:
1.潜意识学说
精神分析论认为,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大的部分在水面以下,这就是潜意识。潜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根源于潜意识中的某些欲望和动机。
2.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阶段学说
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核心成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所构成,这三部分分别按照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指导、调节人的行为。这三者保持平衡,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弗洛伊德又按照性力贯注于人体部位的变化和发展,把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性潜伏期、生殖器期五个阶段。
表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结构 | 本我 | 自我 | 超我 |
内容 | 冲动、性欲 | 认识过程(理性与判断) | 道德良心(良知,自我理想) |
性质 | 享乐自我(本能的我) | 执行自我(现实的我) | 监督自我(理想的我) |
部位 | 处在最原始、最难接近的底层(原始心理结构) | 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 | 处于人格的最高层 |
原则 | 快乐原则 | 现实原则 | 至善原则 |
作用 | 寻找出路,追求满足(内驱力) | 监督自我,适当满足(仲裁者) | 指导自我,限制自我(完善化) |
表二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 年龄 | 敏感区 | 行为特点 |
口腔期 | 0—1岁 | 口舌、唇 | 力比多从嘴开始,吮吸产生快感,吸吮、吞咽、咀嚼、咬 |
肛门期 | 1—3岁 | 肛门 | 以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
性器期 | 3—6、7岁 | 生殖器 | 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
潜伏期 | 7岁至青春期 | 无特点区域 | 性发展停滞或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
两性期 | 青春期以后 | 生殖器 | 产生性冲动,手淫、性交、对其他人产生感情 |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之华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