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21 15:08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2.“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哪一种课程理论?( )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潜在课程理论 D.学科课程理论
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的特点。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4.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幅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幅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 )。
A.后像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5.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这就要求课堂导入需发挥( )的功能。
A.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D.明确学习目的
6.“有志者,事竟成”是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性
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一致性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描写的是什么心理冲突?(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9.“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出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马卡连柯
10.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属于( )学习动机。
A.远景的直接的 B.近景的直接的 C.远景的间接的 D.近景的间接的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2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