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12-23 08:35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不仅同上一堂课,还要同读一本书。“农村老师大多家里还要务农,很多想提升的老师根本没时间读书。”李淑芳和志愿者们就把厚重的书拆分开来,印刷成简易版本。“争取让他们坐个公交车或是休息的时间就能读完。”
“‘支教岛’要做的不是塞给乡村校长和教师某种教学方法,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本土特色,名师的教学方法在当地也不一定适用。”李淑芳说,“我们希望做的是让乡村教师拓宽视野,解决他们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感,唤醒他们的教育初心和爱。”
“心里没爱做不了教育,只要有爱就有方法。”这是李淑芳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15年时间,“送教下乡”的方式一直被保留了下来,截至目前,“支教岛”累计到全国贫困地区送教下乡千余次,足迹遍布山东、贵州、甘肃、内蒙古、安徽等10余个省、自治区,受益乡村教师众多。
让出新房为山区受训教师当宿舍
付出总有回报,一个个好消息纷至沓来:某某学校教学成绩突飞猛进;某某教师又获了奖抑或评了职称......更让李淑芳高兴的是,“支教岛”的模式开始被复制。曹县教师李胜楠深受李淑芳触动,也拿出了自家房子在当地打造了“曹县支教岛”,不到一年时间,会员人数从9人拓展至500人。
“送进去”的方式让“支教岛”开始小有名气,越来越多乡村老师主动找到李淑芳寻求帮助。但“送进去”的方式辐射面太窄,于是,让更多有需要的乡村教师“走出来”到城市学校的课堂接受培训的想法被提上日程。
2010年,为了方便外地的乡村老师来“支教岛”学习,李淑芳将自家百余平方米的新房子腾出来,免费提供给乡村教师住宿及培训使用。这个宽敞的新房原本让当时刚考上大学的女儿期盼了好久。在这之前,李淑芳一家一直祖孙三代挤住在70平方米的小房里,女儿经常需要打地铺。
对于腾出新房的事情,李淑芳不愿过多提及,“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随着“支教岛”的发展,青岛慈善总会爱基金、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主动伸出援手,为“支教岛”提供经费支持。2018年,青岛慈善爱基金租下了一处20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助教中心,但李淑芳的房子至今仍在使用。“我们希望更多乡村教师有机会来学习。”
乡村教师来到青岛做点啥?“我们要让他们真正沉浸到其中,从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始,全程参与青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李淑芳所说的培训方式有个专业名词——跟岗研修。
“原来城里老师这么忙!而且他们声音都很温柔,对孩子说话总是细声细气。”“原来,上课时这里停顿几秒,那里多问个问题,课堂效果就能这么好!”前来培训的教师总是收获颇多。
对乡村校长和教师的关爱绝不止于研修结束的那一刻,读书群、普通话群、书法群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乡村老师们按需选择,“每个群都很热闹,大家都觉得找到了组织。”李淑芳说。
截至目前,乡村校长和教师跟岗研修已经举办199期,全国近3000名乡村教师从中获益。
擦亮教育扶贫服务社会的名片
“张老师,您坐趟飞机回来怎么声音都变得温柔起来了?讲课也有趣了很多!飞机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今年9月,学生的一封信,让从青岛研修回来的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沙坝小学教师张裴然乐得合不拢嘴,赶忙分享给“岛主”李淑芳。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润物无声的效果。”李淑芳说。
平时要忙本职工作,休息时间又一心扑在“支教岛”上,李淑芳常要忙到后半夜。很多人提醒已经55岁的她不要太累,注意身体,她总是笑说:“每天有太多想去做的事情,而且做这些事让我感觉很幸福,真不觉得累。”
“更让我感觉幸福的是,遇到了一批在教育理念上志同道合的伙伴。”李淑芳把“支教岛”的成绩归因于“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团队有太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我们的‘支教岛’现在已经到了支三代了!”李淑芳高兴地告诉记者。
时任青岛广水路小学校长的王淑芬是最早一批接受“支教岛”帮助的乡村教师。王淑芬说,成为“支教岛”的志愿者是自然而然的事。前些年,退休后的她成了专职志愿者。再后来,她的女儿也成了“支教岛”的志愿者。
“开始只是想播下一粒火种,帮助尽可能多的乡村教师,没想到也因此照亮了自己脚下的路,越来越坚定自己要做的事情。”李淑芳说,“我们希望探索出一种农村教育新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扶智、扶志,最终让更多乡村孩子受益,培养出眼界更为开阔的下一代。”“有大爱才有大境界!”这是许多“支教岛”志愿者对李淑芳的评价。
正如李淑芳所期待,“支教岛”这张教育扶贫服务社会的名片已经在全国各地被擦亮。云南红河县支教岛工作室、支教岛内蒙古敖汉旗工作站、贵州支教岛读写群、四川支教岛读写群……15年的时间,很多接受过“支教岛”帮助的乡村教室回到家乡又复制出了“一座岛”,一座座孤岛就这样被连接了起来。
今年8月,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青岛支教岛经验,打造教育志愿者专业团队,建立名师名校长支持服务乡村教育制度”。这是“支教岛”首次被写入山东省教育厅文件。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我们要做的事情依然任重道远。”李淑芳说。
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一件事、一定赢,很长一段时间,李淑芳把这句话作为网络签名,“这也是‘支教岛’人共同的信念,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李淑芳笃定地说。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潜心钻研提效率,青年教师展风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