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2-07 07:51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
早在1998年,偶然的机会,路过济南一家小书店,发现了赵德发先生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1印)。当时站着翻阅了一会儿,作者1955年生于临沂市莒南县宋家沟,写的是我的故乡沂蒙山区的事,一些俗语、方言读来备感亲切,很感兴趣,于是就买了。
细读后的体会,可用8个字来表达:震撼,悲怆,厚重,深沉。这是全国一流的小说,作者俨然大家气象!
十年后的2008年10月1日,听说山东大学作家班在济南聚会庆祝开学20周年,赵德发来了。便携此书,跟随自牧先生前往,想见作者一面。不料赵德发没在宾馆,等了一会儿,因又有别的事不能再等,只好失望而归。留下此书,托自牧先生转请赵德发先生签名题字留念。他在扉页题道:“我们都是沂蒙儿女。请明祥先生指正,赵德发2008.10.1。”
如今从橱子深处翻找出来再读,仍感饱满有力。书的装帧不理想,好处是锁线订,缺点是封面设计杂乱,色块交叉,无头绪。书名有点拗口,不好念,不通俗,不利于大众文化传播,与《古船》《白鹿原》等书名对比明显吃亏。我想,可以起名为《沂蒙山》或《天牛庙》,起名为《土地》可能更恰切,也与书前引录的中国对联“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相呼应。书名之重要,实在不能小觑。赵德发新出的长篇小说《经山海》,原名曾想叫《楷坡》《历经》《鲸落》《小蒿镇长》《山景海色》等,《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给改为《经山海》,可谓妙手回春,画龙点睛,高明得很。
二
又是十多年过去了,时至2020年夏,在网上购得赵德发的长篇小说《乾道坤道》和回忆录《1970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乾道坤道》(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1版1印 )腰封推介语曰:
中国大陆第一部反映当代道教文化的长篇小说。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作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宗教,
中国道教告诉我们,“我命在我不在天”!
这段话写得很有水平,成功地勾起了我的阅读欲望。“我命在我不在天”,引自葛洪的著作《抱朴子内篇·黄白》中的“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时常吟诵,可振奋人心,增添精气神。
书中有一首四言诗,令我过目难忘:
走上崖顶,老睡仙的鼾声依稀可闻。石高静看着周围的茫茫云烟,长叹一声。开口吟道:
有人在醒,有人在睡。
睡者或醒,醒者或睡。
睡者何为?醒者何为?
仙人洞里,白骨成堆!
玄溪汤汤,琼顶魏巍。
吾之龙簪,来日归谁?
石高静吟罢,觉得责任感与紧迫感像两垛巨石一样,压上了他的肩头。
此诗骨子里有古人气韵,完全是古代一位得道高人的口气,不知是引录的古人诗作还是化用古诗?太有味道了。自饮后,情不自禁地以毛笔书之,在书写中进一步体会其内蕴。见到赵德发后,问询此事,原来是他写的,不是古诗,或者说,是他为主人公石高静代拟的。这让我惊讶不已。
三
《1970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9月1版1印)是赵德发回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乡村教师生涯的一部纪事文学作品,记述了一个沂蒙山区农村少年从事教师职业的10年经历:14岁辍学,15岁当上民办老师,23岁考上公办教师,24岁萌生“当作家”的念头,25岁调到“公社”工作。此后的经历是:27岁调到县委,30岁担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33岁主动要求脱产去读书并考取山东大学作家班,35岁发表成名作《通腿儿》……就这样一路走来,矻矻耕耘,追逐文学之梦,成长为著名作家。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