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02-25 11:3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育学知识点是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常考的内容,下面将黑龙江省各地市最近三年的有关教育学的考试试题收集汇总,供大家自我测评和练习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的作者是(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杨贤江 D.王国维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杨贤江的教育思想。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梁漱溟提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B选项,黄炎培是职业教育之父,教育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D选项,王国维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质和独立地位做了进一步阐述的思想家。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新课程改革实行( )。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
C.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D.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课程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A选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3.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个体活动 B.学校教育 C.环境 D.遗传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选项,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D选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4.“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指的是( )。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选修课程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的含义。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的内容和文化影响。隐性课程是计划外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心理性隐性课程。题干中,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的知识、观念、规范和态度等属于隐性课程。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显性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显性课程是计划内的课程。
C选项,核心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基本形式,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核心课程旨在把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D选项,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5.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①国家课程 ②地方课程 ③必修课程 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国的新课改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的学习能力而开发的课程。因此,A选项正确。
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贵阳教师招聘统考简答题往年考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