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1-08-04 15:51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属于心理学中的考点,考查题型以单选和判断题为主,多为理解反选,以下是对该理论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理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就是内化外部实践活动的转化过程,他将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了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智力活动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学生要了解熟悉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对活动进行定向。
例如:在加减法运算中,学生明白加法运算的目的在于求几个数的和,了解运算的关键是进位,知道运算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懂得运算先个位和个位相加,再十位和十位相加,由此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备的定向映像。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本阶段所有的操作都是通过肢体运动来完成的,是外显的。物质动作和物质化动作是直观中的两种基本形式。物质动作是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而物质化动作则是利用实物的模象,如示意图、模型、标本等进行的活动。此阶段的关键一是展开,二是概括。展开即把智力活动分为大大小小的操作单元,全部展示给学生观察了解。所谓概括是指在学生初步展开的外部操作的直观水平上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要求学生把操作与言语结合起来,以促使智力活动向第三阶段转化。
例如:学生在加法运算中,用火柴棍进行演算叫物质活动,用图片中的火柴棍进行运算就是物质化活动,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实际操作步骤。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离开了它的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以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在加里培林看来,这是动作由外部形式转化为内部形式的开始。为了充分发挥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应有的作用,首先要使言语能确切表达活动的内容。另外,言语动作的方式同样要经过从自觉的展开、概括到简化的不断改造。
例如: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出声地说出“5加3等于8”。这一阶段虽然脱离了实物或者模象,但并不是智力活动本身,学生还不能在头脑中默默地完成活动。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出声的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这种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是“言语减去了声音”,在头脑中,言语的有声形象成为词的声音形象的表象,这个有点像我们通常讲的“在心里默念”。加里培林认为,智力动作本身最初是以出声的言语动作方式形成的,因此,这一阶段是动作转向智力水平的开始,最初的学习同样需要对展开的动作形式进行练习,然后逐步概括并简化。
例如: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在心里说出“5加3等于8”。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这是智力技能的最高级表现形,其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随着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过渡,智力技能也被进步简化并几乎达到了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
例如:学生演算进位加法时,已经不需要默念公式,而是头脑中出现几个关键词,随之自动化的操作。
二、实践演练
儿童只能用数手指的策略计算2+3的结果,该儿童的心智技能处于( )。
A.物质活动阶段 B.有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其将心智技能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阶段、有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其中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儿童只能用数手指计算说明其处于物质活动阶段。A项正确。
B项,有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
C项,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与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相比,其区别并非仅仅是言语减去声音,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活动相比,其区别并非仅仅是言语减去声音,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
D项,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是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成分。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
以上就是对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总结,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