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08-16 19:0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辨析题
1.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针对学生的求异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越多样化越好。
三、简答题
1.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
现象一:有的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悲观失望,学习不理想,认为自己笨,努力学习但成绩不好,自行惭愧,自卑,上课总是低头不与老师交流,下课也不与同学交流,总是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现象二: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无论如何好赖都会有个大学上。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上课注意力分散,懒于学习总是应付了事。
现象三: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有用处,认为读书太苦太累,太难,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将考试、作业当成负担,对学习很反感,心烦意乱,对一切都无所谓。
现象四:有的学生最头痛的就是考试,总害怕自己考不到一个好的分数,考试时总是害怕,考试怯场,考试前后总是出现紧张、头痛、心慌、记忆困难,头脑一片空白,甚至出现怯场综合症。
现象五:有的学生对某一个老师反感往往会厌弃该老师所教学科,并且无端猜忌、怀疑老师,对老师的见解、讲课持否定态度,甚至会产生抵触、对抗老师的情绪。
请对以上现象做出分析及矫正。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选项A,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选项B,教育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选项C,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选项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指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天性和知识的逻辑体系去教学。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选项A,马卡连柯是苏联教育家,他创作了教育著作《教育诗》,并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
选项B,裴斯泰洛齐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是教育和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第一人。
选项C,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创作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独立的标志。
选项D,艾拉斯莫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
艾拉斯莫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评价体系。
A选项,教师评价是针对教师进行的评价。
B选项,学生评价是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
C选项,课程评价是针对课程进行的评价
D选项,教学评价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
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承受者,学生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发展。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和动作技能的学习。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内容。
A选项,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B选项,法律不属于师生关系的内容。
C选项,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D选项,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人格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平等的。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和智力的关系。
A选项,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选项正确。
B选项,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选项正确。
C选项,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只有广泛的在实践中迁移应用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选项正确。
D选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选项错误。
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
A选项,赞可夫创作了《教学与发展》,提出了使所有差生得到一般性发展的原则。
B选项,凯洛夫创作了《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
C选项,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D选项,加涅是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斯金纳提出的,选项B错误。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全国特岗教师招考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及答案详解(6)
下一篇: 特岗美术教师考试易错考点外国美术史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