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08-16 19:0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成性评价的要求。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最后要落实在实际成效上,这些成效不仅是成绩的提高,也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测验所考察不到的进步。(1)考试和考察相结合。减少总结性考试次数,多开展形成性的单元测验。(2)评分与评语相结合。考试评分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分数,应采用评分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用评语把分数反映不出来的问题提出来。
(3)允许考第二次、第三次。考试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定过程,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A选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以动作和感觉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步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B选项,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能用言语或符号代表所经历的事物,有“泛灵论”,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思维不可逆,较刻板并且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
C选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但获得了物质的守恒,思维的可逆性和去集中化。
D选项,形式运算阶段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思维以命题的方式进行,并具有假设性思维,能够理解抽象符号的含义。
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行抽象思维。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引导性材料。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二、辨析题
1.【答案】正确。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故本题说法正确。
2.【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的设备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越多越好。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具体意义包括: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参考答案】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
现象一中的学生对自己的失败有着错误的归因,将失败归结到自己能力不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的归因,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努力程度不够,鼓励其继续努力,克服消极情绪。
现象二,现象三中的学生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正确看待学习,把学习当做负担,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目的,引导他们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对学习的间接兴趣,提升有意注意。
现象四中的学生对待考试认识不清,出现了考试焦虑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把考试作为一个评测改进的工具而不是衡量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在考前鼓励学生积极放松,从容冷静的应对考试。
材料五中的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光环效应,不喜欢老师延展到不喜欢这个老师周围的一切。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老师,看到老师的长处,避免对学生产生误会。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各自心中的想法,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全国特岗教师招考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及答案详解(6)
下一篇: 特岗美术教师考试易错考点外国美术史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