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09-30 17:57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专家型教师相关内容。斯滕伯格等人的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他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些有关教学细节的问题。故本题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发展阶段理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故本题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内测验。1924年,我国心理学家陆志韦对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叫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该测验共有51个项目,从易到难排列,每项代表四个月智龄,每岁三个项目,可测验2—18岁被试。在评定成绩的方式上,中国比内测验现在也是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法,但因其智商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故本题选A。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测验的特征。心理测验的特征包括:(1)间接性,即心理测量只能通过一个人对问题情境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2)相对性,即在对人的心理特性和行为进行比较时,没有绝对参照点,即没有绝对零点,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因此心理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3)客观性,即测量的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指量具的编制、实施、计分和分数解释过程的一致性,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误差,进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故本题选B。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三种成分:(1)无意识行为,它是自动化了的行为和习惯,是没有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它是指没有察觉到刺激对他们行为产生的影响。(3)盲视,它是指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催眠、幻想、遐想和白日梦都属于意识状态,而幻觉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下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