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10-14 09:35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的概念。A选项,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B选项,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C选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D选项,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又叫文饰,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解。题干中小王自己没考好,就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使用的防卫技巧正是合理化。故本题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选项A,支配动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或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作用的心理要求。选项B,能力动机是指争取在某些方面有所专长,使得个体能完成高质量工作的驱力。选项C,需求: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题干中组员们虽然没有完成但是还是在努力尝试,符合成就动机理论。AC项不符合题干描述,故排除。故本题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团队活动。学生参加团队活动能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结合题干小萍想退出,应先解决小萍的问题,而非用其他小朋友给小萍压力,故排除AD选项。但是团队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意志,以及合作精神,遇到题干中的问题时应尽量引导孩子坚持,所以B项不符合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参加团队活动对小萍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当她不想参加活动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她分析,回顾活动历程,鼓励她继续参加活动,若她仍旧不喜欢、不适合参加活动可以调整她去其他活动中。结合题意,故本题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童年期。6、7岁-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对应的是童年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下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