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10-15 10:42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开发模式。“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在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过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是关注整个课程(包括教学)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故本题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杜威,该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应以儿童为出发点和目的,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要考虑到儿童思维需要和兴趣,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动机;(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巴格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结合题干描述,故本题选B。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结构改革。新课程结构改革要求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故本题选B。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正强化是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干中家人迁就儿童属于呈现了一个愉悦的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因此耍赖行为被强化,导致耍赖行为增加。故本题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教育的特点。古代教育分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学校产生的条件:(1)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我国学校形态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夏朝。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下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