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10-15 10:53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起开展施行,为教育基本法律。故本题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迷笼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题干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符合桑代克的效果律。认知失调是指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故本题选C。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因此,杀鸡儆猴、杀一儆百均属于替代强化或者称为替代惩罚。故本题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题干中暂时记电话号码属于短时记忆,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因此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复述策略。故本题选A。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分类。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题干中知识概念属于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下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