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11-18 09:19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信念的含义。人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拥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想、观念和理想都可成为信念,只有当思想、观念、理想与主体的经验、认知、情感发生共鸣并为主体确认和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的精神追求时,才可称其为信念。信念是个体对于人、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认识、理解、假设的确信。它具有原初性和根本性,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们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活动、创造未来的心理动力。题干表述的是教师教育信念的概念。故本题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前世界各国德育内容的共同发展趋势。当前世界各国德育内容的共同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3)德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从内容构成角度看,道德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一直是现代和当代德育理论和实践努力探索的问题。(4)强调道德教育的民族性。世界各民族的学校德育都非常珍视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并视为财富,在学校德育中加以强调。因此,选项ABC符合题意,选项D不符合。故本题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中的从众,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有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如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破坏。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如顺应风俗、习惯。题干中《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就是个人在群体作用下和大多人保持一致的看法,体现了从众效应。故本题选A。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地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位于社会阶层的中上层。故本题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实际的道德发展水平的矛盾。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下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