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11-18 10:20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下位学习。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题干中先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学习圆形的概念,把圆形归属到原有的轴对称图形中,属于下位学习。故本题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位学习。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题干中先学习的桌面、地面、墙面等,后得出了面积的定义,是由具体到一般的过程,属于上位学习。故本题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将品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其中处于可逆性阶段的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因此,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互相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题干表述体现了可逆性阶段的特征。故本题选C。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根据不同个体的回答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即(1)前习俗水平:①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②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③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④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好市民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⑤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⑥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故本题选B。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阐述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下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