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eijing.hteacher.net 2021-11-25 14:45 北京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他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和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赫尔巴特的相关理论也是重中之重,让我们一起走进赫尔巴特吧。
一、生平简介
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的一座城市——奥尔登堡,是一个司法官家庭的独子,童年曾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后进入奥尔登堡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式的学校教育,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在那里他写出了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
1793年赫尔巴特中学毕业后进入当时德国哲学革命的中心——耶拿大学学习法学,但他对法学毫无兴趣,后又转学了自己喜欢的哲学,并师从康德的学生费希特,他深入研究了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这为他以后的教育实践中运用哲学、创立教育科学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研究
1.教育理论流派:
实验教育学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定量的研究儿童发展及教育关系。
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
2.有关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倡导民族主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该观点强调社会需要,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3.课程分类:
根据学科固有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赫尔巴特是其中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的代表(传统三中心),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课程。
4.关于教学阶段的理论:
(1)孔子:学、思、行。
(2)《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
(4)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齐勒: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6)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5.教学任务—实质教育: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6.教学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祖国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给学生的学习以巨大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保证。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必须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7.班级授课制发展阶段:
班级授课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起来;
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试题演练
【单选题】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传统三中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因此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知识点-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