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1-11-26 20:58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下列关于知识的保持和遗忘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知识的意义刚获得时,与原有知识存在着可分离性
B.知识只有经过加工组织,进入到认知结构网络,才能有效保持
C.新的不稳定的知识倾向于朝同化它的较稳定的原有知识还原
D.知识的遗忘呈倒“U”型曲线
2.纽曼的分居同卵双生子研究,证明了( )。
A.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B.遗传对性格的影响
C.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D.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3.在学习某一技能几次都失败后,最容易放弃这一学习任务的是( )。
A.具有掌握学习目标取向的学生 B.具有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
C.具有趋于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 D.具有逃避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
4.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除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偷笑、嘲笑、苦笑等。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 )。
A.丰富性发展 B.深刻性发展
C.可控性发展 D.稳定性发展
5.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选择(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参考答案】
1.D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习得阶段,即获得新知识的意义阶段。各种类型的意义学习,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获得了新的心理意义。而新意义在具有一定强度和从同化它的观念中分化出来的可分离性时才能保持。所以,习得阶段的结果是获得具有分离强度的心理意义;(2)保持阶段。这个阶段,新知识不是原封不动的贮存在认知结构中,而是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组织,以构成新的认知结构。一定强度的可分离性是意义学习中保持的机制。因此,如果在获得新意义后不加复习,就会自动的产生记忆还原,即新的不稳定的知识倾向于朝同它的较稳定而清晰的原有知识还原,这是通过遗忘性同化产生的意义性遗忘;(3)再现阶段。而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的遗忘呈负加速型指数函数。故本题选D。
2.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纽曼等人研究发现,同卵孪生姐妹两人,基因相同,18个月时分别,当时智商相仿,姐姐去偏僻乡村,只上了两三年学,妹妹在繁华城市上了大学,18岁时同比智商,妹妹116,姐姐只有92。据此,纽曼等认为:当同卵双生子的教育条件相差显著时,可以证明环境对智力的作用。故本题选C。
3.D
【解析】掌握学习目标取向的学生不管他们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能坚持学习、钻研,他们往往主动地寻找挑战,不断地提高。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上。趋于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如何考得好、超越他人。逃避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怎么才能不让自己显得无能,因而这种取向的学生最容易放弃学习任务。故本题选D。
4.A
【解析】学生的情感内容不断丰富具体表现为:(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儿童的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除了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的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就爱的情感来说,有敬爱、热爱、喜爱之分;(3)小学儿童情感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题干中,小学生的笑会出现多种,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丰富性发展。A项正确。故本题选A。
5.B
【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不同,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假如教学目标侧重知识和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B项正确。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山西省特岗语文专业知识模拟卷二
下一篇: 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