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1-11-26 21:17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药,谁让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2.我们在进行阅读时,经常一边看书,一边在书上勾勾画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3.能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维,不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的思维品质是( )。
A.广阔性 B.深刻性
C.独立性 D.批判性
4.孔子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在教学中应遵循(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5.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参考答案】
1.A
【解析】前习俗水平中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要求的满足,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他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他们会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就不行嘛。故本题选A。
2.B
【解析】复述策略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常见的复述策略就是划线。故本题选B。
3.D
【解析】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武断不孤行。能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维,不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故本题选D。
4.A
【解析】“视其所以”是考察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是考察行为的途径;“察其所安”则是观察其平时的所作所为。通过这三步,一步一步的可以对人进行全面和完整的考察了解,进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即因材施教。故本题选A。
5.C
【解析】高中阶段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有些关于自我形象的认知甚至影响到人今后的长久发展。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2021年山西省教师招聘教综模拟题(九)
下一篇: 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