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1-11-30 17:47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先认为自己对事物是“无知”的,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理解,最终得出结论,运用这种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2.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角色道德和行业道德的总称
B.师德往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C.师德一般指的就是教师道德
D.教师职业道德更多体现为教师的公德
3.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奖励、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是学习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强化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4.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词构成“桌子上放着巧克力”这样的联系,这是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 )。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内发论”思想的是( )。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B.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C.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是内外因素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D.最初的心灵像一块白板,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
【参考答案】
1.C
【解析】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产婆术”,也叫问答法,包括讽刺、定义、助产三个步骤。“我知道自己无知”。故本题选C。
2.C
【解析】C选项将师德完全等同于教师道德,是错误说法,两者在产生时间、发展和适用范围上均不同。故本题选C。
3.C。
【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主要表现为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题目中“奖励、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属于强化。故本题选C。
4.C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题目中的措施属于精加工策略中的形象联想法。故本题选C。
5.A
【解析】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选项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译为:“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属于内发论;选项B:“教使之然也”体现教育的作用,属于外铄论;选项C强调内、外两个因素的作用;选项D是“白板说”,属于外铄论。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