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21-12-02 14:34 内蒙古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
A.质的分析原则 B.质量并重原则 C.主客体双重原则 D.全面要求原则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评价所必须遵从的基本准则,它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实践中升华的理性认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有诸多规律性的规定,最能代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并统率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的原则。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A选项。
2.“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 )特点。
A.概括性 B.目的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制约性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心理的特点。人类意识具有概括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因为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无意识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所以,人类意识的特点就代表了人类心理不同于动物心理的特点。其中主观能动性指人能够根据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客观事物发生某种变化,以便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人们发现“水往低处流”的现象,通过探究,逐渐发现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重力。因此,就有了这样的预见:如果给水提供一个向上的力,用来抵抗重力的影响,那么,水就可以向上流了。于是,人们创造了引水上山工程来为自己服务。这正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概括性指人类的意识可以将多个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抽取出来,然后将这种属性推广到其他事物上去,从而形成关于一类事物的普遍概念。例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现井水、河水、江水、湖水、海水等各种水都可以灭火,于是,就得出了一种概括性的认识:凡是水就可以灭火。
B选项,目的性又称预见性,指当事物未出现时,就有所预见,个体根据自己的预见采取某种行为,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的意识是有目的性的,例如,春天播种是为了秋天的收获。
D选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句话说明了意识的社会制约性。动物心理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主要受生物学规律所制约;动物的心理进化到人的心理以后,人的心理特别是人的意识就主要受社会规律制约。题干所述内容并未涉及社会的影响,故排除。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择C选项。
3.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诚实特征 B.爱的特征 C.关心特征 D.智慧特征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青少年期(12-18岁)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特征,故本题选择A。
B选项,成年早期(18-25岁)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特征。
C选项,成年中期(25-50岁)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特征。
D选项,成年后期(50岁以后)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特征。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A。
4.作为教育人员,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的表现是( )。
A.教师的经济地位 B.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C.教师的政治地位 D.法律赋予教师的职业权利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的表现。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它事关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等一系列重要教育问题的解决。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即指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其劳动报酬的差异状况及其经济生活状况。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教师的经济地位应相当于社会复杂劳动者所享有的经济待遇。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直接表现,是决定教师职业是否有吸引力,能否吸引到高素质人才,能否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A。
5.荀子一直以《诗》、《书》、《礼》、《乐》、《春秋》“五经”为教育教学的内容。( )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的教育内容。荀子一直以《诗》、《书》、《礼》、《乐》、《春秋》“五经”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其中《礼》是重点,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2
下一篇: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客观题6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