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12-16 17:24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二、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五)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从性质上看,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种类型。
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这词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1968年提出。
(七)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课程;二是正式课程;三是领悟课程(又译感知课程);四是运作课程;五是经验课程。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
四、课程设计模式☆☆☆☆
(一)泰勒的目标模式
1.基本观点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二)过程模式
五、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教材和教科书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