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12-21 15:24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知识点七:德育原则
名称 | 定义 |
导向性原则 | 指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区别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的根本标志。 |
疏导原则 (循循善诱原则) |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
知行统一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
因材施教的原则 |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长善救失原则 | 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 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
知识点八:德育方法
名称 | 定义 |
说服教育法 | 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
榜样示范法 |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
指导实践法 (锻炼法) | 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他们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
情感陶冶法 | 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
品德评价法 | 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一种方法。 |
品德修养指导法 | 又称自我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
知识点九: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