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2-01-17 09:20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4)教师需要“教育机智”。题干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特征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因材施教的体现,而因材施教又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表现之一。故本题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即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题干中,老师从每排选择一名“导生”,并首先教他们知识,然后让这些“导生”将学到的知识教给自己排的学生,符合导生制的特点,故本题选C。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归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其中,专断型(拒绝—控制)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通过题干中小雨父母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以及小雨表现出的焦虑及敌对反应,可以判断出小雨父母属于专断型。故本题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3)教育影响(也称为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故本题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阿龙明明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说明他道德认知是正确的,但是却忍不住这样做,说明其缺乏的是道德意志,因此班主任应该从道德意志入手对其进行教育。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