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su.hteacher.net 2022-01-20 15:00 江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可以看出,清政府排斥外来交往,天朝上国思想仍然严重,试图以牺牲主权换取不打破朝贡体制,故C项正确;咸丰皇帝的做法不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是继续维系天朝大国的地位,A项错误;咸丰皇帝试图修改条约,并非不认真履行条约,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的内容,而非关于经济上的自由贸易,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而耆英还认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说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司法独立权遭到破坏,这反映了缺乏法权的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关键信息,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朝贡礼仪的内容,C项错误;清政府没有意识到司法主权被破坏,所以不可能促进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D项错误。
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B项错误;西方不可能会鼓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他们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D项错误。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表明清政府对签订条约态度上产生了变化,可以看出清政府强调自身在守约的同时也是对列强侵略要求的潜在制约,说明清政府开始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故A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B项错误;洋务运动后清政府逐步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学习西方,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曲线维护国家主权的信息,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参照了西方国家驻华公使的成例,初步确定了外交官员的官制级别和薪俸表,迈出了外交与西方接轨的重要一步,从而为近代外交官的职业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从“四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受任三等以上出使各国钦差大臣”可知,此时清朝外交官仍然是兼职,不是专职,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建立了外交官培养机制,B项错误;清朝宗藩体系是在甲午战争后逐步解体,D项错误。
6.【参考答案】
(1)内容:主要涉及周边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
评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和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性,并逐渐脱离世界潮流。
(2)特点:成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了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江苏教师备考学校责任分析
下一篇: 教师招聘维也纳分离派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