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2-01-24 11:01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小组合作),提高……能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思考 |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
问题 解决 |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数感,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情感态度 |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四、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数学科二学情分析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