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2-01-24 18:39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研读环节举例
惊弓之鸟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针对该问题作教学设计活动。
【参考答案】
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涉猎。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惊弓之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处理生词,扫清障碍: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教师检查反馈,点拨易错字。
2.提问: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更羸通过观察一只受伤的大雁,只拉弓未射箭,将大雁射下来。学习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三、学习内容,理清逻辑
师过渡: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在文中哪里可以找到答案呢?(生回答第九自然段。)
学习第九自然段,学习更羸说的四句话的逻辑关系。
1.提问:这段话一共有几句?更羸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交流学习。
①提问: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②提问: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大雁的?(学生自主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看到的和听到的。
③提问: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观察到这些,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判断分析呢?(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交流学习。)
明确: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箭伤未愈)
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孤单失群)
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它飞得慢,因为——生读
它叫得悲惨,因为——生读
⑤提问: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明确: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语文科二常考题型解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