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2-02-07 09:01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规律。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分化是指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题干所述,之所以对有爪的动物也产生了惧怕反应,是因为有爪的动物和猫爪很相似,小红难以区分。故本题选C。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学生具有依赖性、向师性、模仿性。学生具有依赖性,是因为学生多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向师性表现为: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他们把教师看作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以及行为举止的楷模。依赖性和向师性区别在于,一个是被动依赖,一个是主动信赖,本题属于后者。故本题选A。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策略的类型。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其中,内容型策略可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故本题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教育能力是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的品德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本题选C。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结构。学生的品德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底面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构成,顶端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合金”——道德信仰构成。当一定的道德认识和相应的道德情感在道德行为活动的基础上相结合,相共鸣,便会构成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品德。德育就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最终达到形成信仰的境界。题干中,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