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2-04-06 10:57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故本题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阶段。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陈述性知识获得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使用自己已有的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效方法,对某一技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对这一技能的各项条件及行动形成最初陈述性特征的编码。(2)联系阶段(转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原先指导行为的知识将发生两种转变:第一,最初对技能所作的表征将慢慢转变为特殊领域里的程序性知识;第二,构成这一程序的各个部分的产生式间的联结将得到增强。(3)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整个程序本身将得到进一步的精致和协调。故本题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故本题选B。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故本题选C。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的特征。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遍性三个特征,其中强制性是最本质特征。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96
下一篇: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5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