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2-06-10 10:54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 )。
A.观察 B.想象
C.意志 D.记忆
2.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心理学
4.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7.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8.( )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论及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等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道德经》
9.( )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其中( )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对象、介绍学习材料、阐明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也是文科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A.讲读 B.讲述
C.讲解 D.讲演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故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体现的是形状的恒常性。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一统天下,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故本题选D。
5.【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故本题选C。
6.【答案】B
【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故本题选B。
7.【答案】C
【解析】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故本题选C。
8.【答案】C
【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论语》中涉及到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故本题选C。
9.【答案】D
【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故本题选D。
10.【答案】B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其中,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者描述所讲对象,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在文科教学中常用。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山西省招教中小学笔试教综题目及解析30
下一篇: 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