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16 16:01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罗杰斯批判传统教学只注重传授一些陈旧过时的知识,不能适应当代急剧变化的社会需求,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目标——“完整的人”即知行合一的人。如何培养完整的人呢?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这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而来的。故本题选C。
2.D
【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故本题选D。
3.D
【解析】学科课程具有三方面的显著优点:(1)学科课程是从各文化领域精选的基本知识,利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历史文化高度;(2)学科课程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能深化学生对某一专门领域的认识,培养其专业素养;(3)学科课程有利于教师的传授,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故本题选D。
4.D
【解析】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著作。博比特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成为目标模式的萌芽。故本题选D。
5.B
【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该学制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映了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等。故本题选B。
6.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故本题选D。
7.D
【解析】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根据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故本题选D。
8.D
【解析】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特征。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性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故本题选D。
9.A
【解析】结构取向的课程理论以描述和解释的方式,分析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课程决定的结构。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主要关注师生“教育意识的提升”,以批判的方式分析课程工作者的价值观、基本假设等。过程取向的课程主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式。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