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16 16:20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故本题选A。
2.B
【解析】孟子是内发论代表人物。故本题选B。
3.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身心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看作是内因与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了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故本题选C。
4.A
【解析】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心……”强调的是先天的、本性的、内在的东西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因此属于内发论。故本题选A。
5.A
【解析】“性也者,与生俱生也”强调先天的属性,属于内发论。故本题选A。
6.A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为基础,发展才有可能。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体现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题干中六个月婴儿学走路和四岁儿童学高等数学一样,都是因为遗传素质的不成熟所以制约了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故本题选A。
7.B
【解析】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故本题选B。
8.A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故本题选A。
9.C
【解析】遗传和生理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必要条件,没有解剖生物的物质基础,儿童的心理就不能产生和发展。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的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饥饿、疼痛等。一个生来就是色盲的孩子就无法分辨颜色,更无法成为画家。故本题选C。
10.A
【解析】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会走”就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其成熟程度,它既为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某些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它的超越性发展提供限制。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2天津教师招聘:6月第四周模拟题8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