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20 10:51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故本题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故本题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属于稳定的内部归因因素。故本题选B。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故本题选C。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化的功能。强化包括激励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巩固功能。强化的促进功能是指强化增强学生某种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认识和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学生的认识和行为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发展,从而使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成为现有发展区。例如,有的学生犯了小错误,自尊心有很强,如果教师能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他可能很快振作精神,从头做起。故本题选D。
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等。归因为可控制的努力不够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归于不可控的外因则不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故本题选B。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如果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那么自我效能感就会很强,会满意和自豪。故本题选B。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的无法控制的内心体验。面对失败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努力方面寻找原因,而不是从能力方面予以评价。比如学生如果把失败归于能力的缺乏,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因为学生已经认定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很可能索性放弃努力而操持自己的自尊。故本题选A。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故本题选D。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2天津教师招聘:8月第二周模拟题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