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21 16:41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这说明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故本题选B。
2.A
【解析】《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意思是: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故本题选A。
3.D
【解析】教育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故本题选D。
4.B
【解析】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注重教育的价值,注重用教育改造人的本性。故本题选B。
5.B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题干所述的这句话强调教育对人成长的决定作用,因此属于外铄论的观点。故本题选B。
6.D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同时又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而不是能力的平均发展。故本题选D。
7.B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故本题选B。
8.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标准来进行。故本题选D。
9.D
【解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故本题选D。
10.A
【解析】所谓“礼”,就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约之以礼,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荀子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2天津教师招聘:8月第三周模拟题7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