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2-11-30 11:11 宁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老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思考再指导,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故本题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题干描述属于课程标准。故本题选B。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趋避冲突。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题干中某学生希望通过认真听讲以获得老师的正视(喜欢老师的表扬),但上课又忍不住要开小差(虽然忍不住,但是不喜欢开小差)。所以属于趋避冲突。故本题选C。
4.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有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表现为:(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题干中小芳最近总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属于抑郁症。故本题选B。
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对象的变式仅仅是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突出对象本质要素的一种手段。如果不适当地夸大变式的作用,认为它可以代替概括活动,则显然是错误的。变式的作用在于促进概括,而非取代概括。变式的应用存在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影响。所以C选项描述错误。故本题选C。
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题干中小朱闲暇时也常常翻看排球运动的书籍,并记住了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属于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即程序性记忆。故本题选D。
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根据迁移的程度,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1)自迁移指个体学习的经验影响相同情境中的任务的操作;(2)近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与原先学习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3)远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的运用。题干中学生学习了如何解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后,能相似情境中(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属于近迁移。故本题选D。
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位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题干中先学习“苹果”“梨”和“西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属于上位学习。故本题选B。
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境性教学。情境教学指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的环境是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的材料是具真实性的任务,这些任务未被做人为的简化处理,隐含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题干描述属于情境性教学。故本题选C。
1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记乘法表属于机械的接受学习,科学研究属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运用公式解题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设计实验属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宁夏分校
下一篇: 教师招聘笔试:生物学科知识简答(2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