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2-12-05 17:40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3.赫尔巴特曾指出行为训练是品德形成的根本方法,他强调的是(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C
【正确率】74%
【难度】4.83
【答题次数】55次
【三级知识点】中学德育-德育-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德育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
【解析】
实际锻炼法,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中的“行为训练”体现的是实际锻炼法。故选C。
A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D项: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1上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三季)第10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3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370688
1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种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D
【正确率】81%
【难度】4.81
【答题次数】96次
【三级知识点】中学德育-德育-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德育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
【解析】
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自我品德反省,实现思想转化以控制行为的方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自我反思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荀子的这句话强调自我反思,符合个人修养法的概念,故选D。
A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1上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六季)第10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4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36143
15.
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
A.主观要求
B.绝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C
【正确率】44%
【难度】4.53
【答题次数】43次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原则、途径
【解析视频ID】152992534
【解析】
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题干中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感觉前途无望,属于糟糕至极,故选C。
AD项:不属于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故不选。
B项: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17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5题
16.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小兰同学对待老师交代的任务特别认真,总是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而小红同学虽然也能按时完成任务,但从来不喜欢墨守成规,总是喜欢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体现了他们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人格的结构-性格
【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题干中小兰的按部就班和小红的不墨守成规都体现了他们性格的态度特征。故选A。
D项: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不合题意,故不选。
【拓展】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来源】2019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考-第三季第18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6题
17.初中生小刘最近很焦虑,他觉得自己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最近几次模考的失利,使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疑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同一性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解析】
建立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这些层面包括自己的身体相貌、自己以往的状况、自己的现状、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等。题干中,小刘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疑惑,故选D。
ABC项:均为干扰选项。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7题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