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05-05 14:39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35.“解释正方体的意义,并用木条和绳线做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一表述体现的课程目标取向是( )。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表现性目标取向
C.行为性目标取向 D.情境性目标取向
3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的类型。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其中,行为性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是学习前事先规定的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泰勒认为“行为目标”必须包括三点: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题干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体现了行为性目标取向。故本题选C。
36.孙老师上语文课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孙老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联想策略
3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在大脑中想象所学材料的样子,或利用记忆术,通过联想,人为地学习材料附加意义,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卷13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课堂教学技能试题及解析8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