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6-08 16:5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2. 了解故事结果。
故事的结果是怎么样的?(禾苗都枯死了。)
3. 了解故事的经过。
①问题引导:知道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
②学生自由读 2—3 自然段,划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思考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并朗读相关故事内容。四、讲文本中的故事
(一)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有序”。
1. 老师引导,读懂故事很容易,若能讲出这个故事就有难度了。怎样才能讲好故事。
2. 学生交流“讲好故事”的方法。
3. 老师根据交流情况针对性指导:大家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妙招,老师也来支一招:好故事首先要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要讲得“有序”。
4. 学生先自由练习,再指名学生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互评。
(二)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有趣”。
1. 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有趣”呢?
2. 同学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要把文中的故事讲得有趣,一要揣摩人物动作、神态,二要合理想象,就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3. 学生自由练习。
4.老师创设情境,让一组学生扮演禾苗,指名学生练习。
五、教师小结“明理”同学们,小故事背后蕴含大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告诉你们吧,农夫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所以导致禾苗死亡。
六、讲生活中的故事
1. 展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续讲《揠苗助长》后来的故事或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故事。
2. 学生选择其中一幅图,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提醒学生注意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合理想象,把故事讲得既有序,又有趣。
3. 同桌互相讲故事,全班交流。七、总结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揠苗助长”这类经典的小故事,很多衍生成了成语,我们教材的第8 单元练习中的 8 个成语都取自古代寓言故事,每个成语都有一则有趣的故事。同学们课后去读读这些小故事,并把这些寓言故事讲给身边的同学吧。
【问题】
(1)有人将画线部分教学设计作了如下改动,请对此作简要评析。教师小结“明理”
1. 采访中悟道理。
根据学生现场反应,老师现场采访: “刚刚老师发现,有些‘禾苗’很不愿意被拔起,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是禾苗,你愿意被拔起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农夫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导致禾苗死亡。
2. 辨一辨,进一步明白道理
老师引导:“农夫违反的是植物的生长规律,在生活中有类似违反规律的事件呢?如:现在,我们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了相关补习班,有人说这是揠苗助长,也有人说这是因材施教,对此,你怎么看呢?”
(2)试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角度评析整个教学设计。
中学
一、请对下面的教学案例进行简要的评析。附课文片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某位青年教师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采用随文教学的方式(把语法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文本教学中),将课文片段中的部分词语加点,然后提问:
(1) 请将课文中加点的词语分成两类,填入表格,说出分类的依据,并概括词性(学生分类填入、说出分类的依据、概括词性)。
形容词 | 动词 |
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短 |
长吟、伏、窜、有、低唱、弹琴、翻开、遇见、 按住、喷出 |
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的词 |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的词 |
(2) 这些形容词和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学生概括:这里的形容词和动词形象、生动、准确地描写了百草园里动植物的各种颜色、形态、动作和儿童有趣的活动,表现了百草园生活的无限乐趣,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学设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