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9-19 15:13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试题解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认知模型。
2.学生通过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利用物质分类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4.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重点: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
难点:物质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是激趣导入,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几张图书馆书架、超市货架上的货物,然后向同学提问:大家在图书馆看书时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在超市买东西时也能很快找到想要的食品或物品,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学习中运用分类法分类的例子,并讨论分类的意义。
2.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熟悉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如常见化合物:NaCl、HCl、CaCl2、CuO、H2O、Fe2O3等酸碱盐分类。并且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在分类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在学生对分类的概念有了充分理解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有哪些特点?学习任务提出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正确地思考,之后,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4.在学生对分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将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分类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三)巩固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将和学生一起做个游戏:把同学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分别写出学过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元素符号,并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看哪一组找的既多又全,分的既准又快。
(四)小结
教师将让学生充分发表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使整节课的知识得以梳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五)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回家将家中书架上看过的课外书进行分类。
五、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初中化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下一篇: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信息科技教案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