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3-12-05 17:28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讲授新课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一阶段我将通过层层设疑、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如:①mRNA上有几种碱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②mRNA上的4种碱基如何决定蛋白质上的21种氨基酸呢?③什么是密码子?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当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4种碱基就可以决定64种氨基酸,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组成蛋白质的21中氨基酸。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密码子表,说一说从密码子表中读到的信息。从而引出密码子的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密码子。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个密码子。在64个密码子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2个起始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mRNA进入细胞质后,就与核糖体结合起来,形成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接着提出问题:将氨基酸运送到“生产线”上去的“搬运工”是谁呢?学生根据上节课对三种RNA的了解,推测出是tRNA。进而引入tRNA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tRNA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讨论:①tRNA有哪些与其功能相关的结构特点?②根据tRNA的功能以及反密码子的特性,反密码子有多少种?③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区别?学生通过读图,指出tRNA上有结合氨基酸的部位、有反密码子。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归纳结论:tRNA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作反密码子。反密码子共61种。
有了蛋白质合成的“生产线”和氨基酸的“搬运工”,翻译过程具体怎么进行呢?我会在屏幕上播放翻译的动态图,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教材上翻译的内容及静态图,特别注意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配对、肽键的形成、核糖体的移动和tRNA的离开。思考交流这么几个问题:①翻译的场所在哪儿?②翻译的模板是什么?③翻译的原料是什么?它们由谁搬运?④翻译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观看屏幕上翻译的动态图和阅读教材上的文字及静态图,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问题。然后,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并对学生予以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接下来,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表格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不同点,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分工合作。最后,邀请部分小组的代表将本组设计的表格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思考、讨论后设计出表格。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三)巩固练习
我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问题: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的碱基数、mRNA的碱基数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三者大致的数量关系如有何?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出三者的比例为6:3:1。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适当奖励,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竞答既使课堂显得紧凑、集中,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竞争意识,还使得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应用。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师生小结的方式,让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补救。
(五)布置作业
我会采用分层作业,基础作业为全班学生必做,完成课后习题。提高作业为选做,查阅资料,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史。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高和“减负”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