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2-11 16:0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目的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从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阅读地图资料,说出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起止点,并能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为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方案路线的优缺点评价、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危害。
五、说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本节课我将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法为主,谈话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为辅。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升获取地理信息、提炼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将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
我会播放央视宣传片《新中国第一个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以便学生了解中国第一个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而后,我将通过语言引导:除了“南水北调”,你还知道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呢?我们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呢?我们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探讨一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内容,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
(二)教授新课
首先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提问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是那儿?这两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回忆,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稀缺地区与水资源供不应求地区的差异,熟悉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从而找出我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目的地。
而后我会和学生对话: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我们调水应该从丰富区这样缺乏地区调水,那么怎么调?从哪些河流调水?学生可能会说出长江、珠江、淮河等河流。而后呈现我国水系分布图,请学生读图从距离、净流量,支流等角度思考,长江、珠江、淮河哪条河流最适合调水?学生会发现华北地区冬春季节降水量较少,最缺水。而长江流域夏季径流量最大,最适合调水。这时,我会提出问题,但是两个地区存在调水的供求时间差,怎么办?提示学生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水循环中的一个知识点调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即应该修建水库。这时,展示长江三峡水库图片,说明在长江上游已修建了三峡水库,使得在长江的枯水季节,华北地区也能调来水资源。
以上过程,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存在地理变量的曲线图和柱状图,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因气候差异而导致的降水量和净流量的时空和空间差异,从而深刻的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接下来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索应该怎样规划调水路线,需要考虑哪些角度。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南水北调那个输水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时间10分钟,比比哪一组考虑的更加全面。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小组展示的时间,并在各组分享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填表比较“南水北调”三线方案。
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把控上课时间,解决学生疑惑,表扬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这样小组探究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在讨论中生生成新知识。通过研究三线工程调水方案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最后,则要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我们以东线工程为例,一起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人类活动或者生活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时,教师需要提示学生,通过教材中给出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构图(见下图)进行分析,还应该提供一些新闻报道、网友热评等资料,以便学生有更具体化、细致化的切入角度。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